时间:2024-12-27 20:11:53 出处:休闲阅读(143)
四川新村建设既摆脱传统农村的乡村建设散乱无序,又拒绝简单复制城市社区盲目追求钢筋水泥,川兴起新力求保有乡村田园风光 精致细腻的乡村建设AG超玩会川西庭院合围在池塘周边,白墙灰瓦的川兴起新川东民居鳞次栉比地散落在山坡上,修葺一新的乡村建设彝家新寨整洁而干净,石砌的川兴起新藏式碉楼群矗立在蓝天白云下…… 从成都平原到秦巴山区,从大小凉山到雪域高原,乡村建设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川兴起新新村建设,四川广大农村的乡村建设面貌为之一变:7400多个新村、近百万户乡村民居被新建或改建,川兴起新一大批农村危旧房、乡村建设因灾受损房被基础设施更完善的川兴起新新房所取代。 新民居新生活新风尚 站在何宗汉家的乡村建设4层小楼上,一眼看出去,川兴起新是乡村建设平整的村道和修葺一新的村小学操场,旁边是以前的村活动室,如今成了“阳光新槐”苗木合作社的办公室;远处,可以望见一家林业公司建设的育苗大棚;而在他家屋后,一座座青瓦白墙的民居依山而立…… 55岁的何宗汉是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东榆镇槐树村人,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三年前何宗汉本打算卖掉家业,离开槐树村去投奔在海南三亚的两个女儿。不过老何还没动身,槐树村就已变了样。 如今的槐树村,土坯房没了,一座座按川北民居风格统一打造的楼房拔地而起,水电俱全;水泥通村路直达农家小院,宽阔的AG超玩会村民活动广场美观大气,还配套有公共体育设施;蔬菜大棚、乡村旅游等产业正欲蓬勃发展……难以想象,仅仅两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现在住的是小洋房,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何宗汉的一番话,道出了他感受到的切身变化。这些变化,得益于巴中市大力推进的“巴山新居”工程。这项工程以新农村聚居点建设为载体,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把他们的原有住房改造或迁建,使他们从分散居住变为集中居住,聚居点同步配套道路、水、电、气、电视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最终要实现到2020年城乡同步步入全面小康的目标。 新村建设不仅带来新村貌,还通过文化设施的建设引导了新风尚。在四川省广安市代市镇岳庙新村的农民聚居点,100多栋白墙灰瓦的川东民居鳞次栉比,一些民房的外墙上勾勒着当地的民俗画,通连到每户人家的小区道路宽阔整洁,道路两旁每隔十多米就竖立着太阳能路灯和分类垃圾箱,社区中间的一片广场上放置各种体育健身器材,在村委会的办公楼里还设有医务室、警务室、阅览室等各项公共服务配套……
代市镇镇长赵小林介绍说,齐备的体育设施让村民们有了体育锻炼和闲暇交流的地方,丰富的图书阅览室可供村民们查阅资料、借阅图书,在房屋的外墙上,我们还请当地农民画家作画,主题都是宣扬邻里和睦、敬老爱幼的优良乡风民俗。 记者在四川农村调研发现,槐树新村、岳庙新村并不是四川省新村建设的孤本,这只是近年来四川省通过新村建设从整体上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的一个缩影。据四川省委农工委介绍,在过去的3年中,槐树新村、岳庙新村这样的新农村已经在四川省“复制”了7400多个,覆盖了近百万农户。 微田园民族风 进入秋季,绵竹市清平乡蔺家坎新村村民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又有了一季轮换:上一季的四季豆、黄瓜采摘结束,新一季的莴笋、白菜苗已栽好,脆生生、绿莹莹一片。 “这菜园子不仅好看,更实用。”清平乡党委书记陈文刚介绍说,在清平乡的新村建设中,房前屋后都有意识地给农民留下了小菜园,既保有田园风光,又实现小区绿化。平整的地面上,根据田型,用大小相宜的鹅卵石在房前屋后摆放、压实形成生态埂;遇到地面倾斜,则根据地形地貌,用卵石砌成适当斜面的堡坎,建成“梯形田块”。清平乡的村民们将新村聚居点里这种“农田式绿化”称之为“微田园”。 “农民房前屋后如果连一根草、一棵树也看不到,‘鸡犬之声’也听不到了,那新村建设就是失败的!”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表示,在新村建设过程中,有个别地方把老百姓房前屋后的树木菜园全部除掉,一草一木都不留,这种倾向要及时纠正,不能把城市的钢筋水泥全部搬到农村去,否则,农村就失去了它的本色。 “新村建设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民族地域特色,让农村在保持空间开敞、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同时,又具有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一个个颇具农村特色、田园风光、农家情趣的新村惬意生长,这是新村建设的目标。”四川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处处长董进智说,“微田园”就是新村建设中既让农民过上现代生活但又不孤立于农村的具体体现。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多样的地形特点的省份,四川省的新村建设并不千篇一律,还突出地展现了民族风情和地域特点。甘孜县下雄乡洛戈一村牧民定居点,在昔日荒凉的山坡上,一个个牧民新居,布局错落有致,庭院干净整洁,极具民族特色的藏家小村庄魔术般挺立了起来。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普通的草场,只有山坳里几户低矮的简易土坯房。如今数十户藏式民居呈梅花型分布,朱红色铁花门、红瓦白墙、藏式墙垛围墙都让人赏心悦目,宽阔的硬化路直通向各家各户,俨然“别墅群”一般,简洁明快的格调与蓝天、白云、草地相映成趣,居住在这里的都是曾经居无定所的牧民。 理县的甘堡藏寨坐落在一片青草茵茵、树木成林的山坡上,是通过灾后重建新建起来的藏族新村。一幢幢石头垒砌而成的屋楼,毗邻相连、错落有致,一条山泉从山上穿寨流过,一条大河经寨口由西向东奔流;藏碉、白塔、经筒散落在寨子中,楼台、轩榭、栈道顺势依河而建;经幡、红旗、哈达在风中飘荡……无论是从对面的山上俯瞰,还是在公路边远眺,甘堡藏寨都像是一组鲜活而壮观的艺术群雕,浓郁的藏族风情、迷人的藏家韵味,无不令人沉醉。寨子里居住着大约上百户村民,大部分做起了藏家旅游的生意,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到这里,领略藏家风情的无穷韵味。 在美姑县特西村的“彝家新寨”,记者看到,村里的道路平整洁净,一座座具有浓厚彝族特色的房屋整齐地排列着。每栋房子都是白墙青瓦,墙壁上画有彝族传统的“羊角纹”,象征生活幸福美满。走进有着“山鹰的坝子”美称的昭觉县的城北乡谷都村,记者为眼前美丽的彝族村寨赞叹不已。全村82户农房错落有致,屋檐上的羊角雄劲有力,土漆刷的牛头栩栩如生。50岁的阿尔木莫此的家有190多平方米,分为厨房、客厅、卧室和卫生间,沙发、电磁炉、液晶电视等一应俱全,一半藏于地下的猪圈远离居室。 一切皆在“规划”中 在大规模启动新村建设之前,四川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乡村建设历史上,至少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各出现过一次农房建设高潮。董进智介绍说,第一次建房高潮的特点是,刚刚小富起来的农民在各家宅基地上任意修建,缺乏规划;第二次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农民通过购买宅基地方式自发地向小集镇集中,缺乏科学规划。 与前两次完全不同的是,现在的新村建设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实现民居和配套合理布局、产业与新村一体相融的农村新形态。 四川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对记者说,在新村建设的具体规划中有三个基本原则:打破简单围着公路建设的“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整齐划一没有特点的“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千篇一律高楼公寓的“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 巴中市南江县槐树村200多户村民分别聚居相邻不远的三个居住区,相互之间既有池塘、农田相隔,也有宽阔的水泥路相连。靠近村口的居住区以村委会、卫生院、休闲广场为中心,是全村公共服务功能区,山坡下的居住区以苗木果园种植、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为中心,山坡上的居住区则主要以劳务或种养殖为主,三个居住区分别覆盖了全村大部分耕地。 李昌平说,新村建设既要摆脱传统农村的散乱无序,促使城市文明加快向农村延伸;又要拒绝简单地复制城市社区盲目追求钢筋水泥,必须保有乡村的田园风光。 在具体的规划和建设中,四川省把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新村建设形象地总结为“房前屋后、前庭后院,栽瓜种菜、采桑养蚕,鸡犬之声相闻,既具有实用价值,又保有农村特色和乡村生活的情趣”。 四川省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理念,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放到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中进行定位和谋划,合理布局新村项目和农业园区,做到产业和新村融合,从而实现“新村让农民享受现代生活,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以四川省广安市为例。全市编制了统一的《现代农业产业规划纲要》和《新村建设整体方案》,在规划区内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并确定合理生产半径,科学布点农民新村,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说,新村建设就是要按照统筹城乡的理念,让城市成为现代城市,把农村建成现代农村,从而形成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覆盖城乡的全域式科学规划非常重要。 为了保证新村建设能够在高水平的科学规划指导下,确保规划无盲区,四川省还建立了一支乡村规划师队伍。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交流任职等方式充实基层规划建设力量。成都市以10万元年薪,全球招聘150位乡村规划师,为每个乡镇都配备专业的规划人员,并从去年开始每年安排3000万元主要用于农村规划编制;巴中市的平昌县、南江县已将村镇建设规划机构设置覆盖所有乡镇,大专以上专职建设规划人员共达到100多人。另一方面启动新村规划建设管理培训计划,已经在最近3年内轮训全省所有县、乡分管农村工作的主要领导干部和基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3万多人次,为科学规划建设新村提供人才支撑。 文/《瞭望》新闻周刊 记者 房方 侯大伟 杨迪
上一篇: 这份蓝皮书,揭露欧盟“新三样”产业补贴“双标”做法
下一篇: 如何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五部门印发指导意见